前言:感谢著名作家、诗人白帆将本人一组文章(含散文、小说)在其主编的《星光文学》杂志“新星闪耀”栏目隆重推出,且在百忙之中未我这个名不见经常的小子作评,并邀请青年作家鲁吁为我的小说《绝症》作评,感激不尽!下面附白帆老师的书评。
读书与成长
—— 雁城五月散文赏析
文/白 帆
大凡人从小到大,从幼稚到成熟,都离不开读书与实践这两个过程,雁城五月似乎也不例外。但可贵的是,他能在读书与实践中能有所颖悟,有所提高,有所建树,这就不是一般的人所能做到的了。请看这段描写:
我时常想象着这样一幅画面:风雨交加的夜晚,我独坐书房的窗前,窗外雨打芭蕉,屋内只有一光如豆,指尖轻轻翻过浸润着冷香的书页,好似走进雪野中古典的村庄,走进一座文人们用思想的灵光和人格尊严铸就的精神殿堂。细雨霖铃,击碎了夜的幽静,曼舞着乍现的心灵之光。这种读书的场景是何等的唯美!
读完这段,我被作者的痴情打动了,感染了,不由想起我的一位朋友,他叫范全,是个建筑商,为了赚钱,他常年奔波在外,与各色人物打着交道。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没想到却喜欢读书。他曾告诉我说他初中还未毕业就因家庭变故而辍学,可是他自幼酷爱读书,每当有雨的夜晚,雨滴打在树叶上沙沙作响,他能够独自坐在屋子里静静读书,不自觉地走入书中的故事和情节,这是他最愉快最美好的享受。因为书能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书能纯粹人的人格精神。这样的场景不正是雁城五月说的“何等的唯美”吗?是啊,英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培根曾有一段关于读书的名言,大致意思是: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严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这位先哲不仅开导人要读书,还讲出了阅读领域的广泛所带给人的益处,尤其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的益处。
诚然,书是前人实践经验和智慧的总结,“读一本好书,等于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语)。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尤其是对可塑性很大的青年时代,往往一本书就能帮你确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在商业化的浪潮中,红尘滚滚,人心浮躁,许多人认为读书无用,不是弃书如敝履,就是把书束之高阁装潢门面,即使闲暇的时候,也不愿摸书本,不是打牌就是上网,抑或闲聊扯皮,而对书则一屑不顾。因此说,在当下,真是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而雁城五月则是这越来越少中的一个。他坚持自己的人生准则,他喜欢雨夜读书的场景,他依靠两本地方杂志充实枯燥乏味的打工生活,所有这些,都说明他是一个追求上进,有着强烈的精神文化向往的青年。
雁城五月读书,读出了“温暖”,读出了“理智”,读出了“安静”,读出了“乐趣”和“高雅”,当然,也读出了“辛苦”,可见,他与书完全融在了一起,他在书中读出了自己,读出了自己的苦与乐,喜与忧。这正如《文学概论》所言,一部作品,作家只完成了一半,而另一半,要靠读者去完成。因为读者在阅读时,总是不自觉地带着个人的生活阅历、体验、感知、想象,来参与到作者所描写的人物情节和情感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影响。也正因如此,作者还阐述了选择性阅读的必要性,因为好书能引人向善向上,坏书也能使人学坏。因此,阅读之前必须要有一双善于辨析的慧眼。
最后,作者在感慨文化低潮,文学边缘化,文字若秋风中的落叶一样萧索飘零的今天,自己依然坚守心灵的一方净土,坚持阅读,坚信“读书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能拓展人生的宽度;读书不能改变生活的纬度,但能提升精神的高度。文人多清贫,但我愿忍受这种清贫,让书香伴我一生。”
散文、诗歌不同于小说可以虚构,可以曲折地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而往往是直抒胸臆,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和掩盖。雁城五月在这篇散文中正是表达了自己要在这文化荒城的背景下坚守自己的心灵高地,耐得住清贫和寂寞,坚持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用智慧提高才能,用文化完善人格,用书籍提高精神品格的真实心理和信心。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成长关系密切,但光有阅读还是不够的,书籍再好,毕竟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是间接的,而不是自己直接的切身体会和感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语),“要想知道李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毛泽东语);追求之路并不都是坎坷荆棘,也有鲜花美景,也充满乐无穷的乐趣,甚至成功并不重要,重要在于过程。这就是雁城五月的第二篇散文《其实成长的路上也有鲜花》带给我们的启示。
这是一篇充满哲理意趣的散文。
写坐在宿舍里冥思苦想搞创作的“我”在“哥哥”的引导下去攀登梧桐山的过程。“我”由于缺乏毅力和耐力又想急于求成抵达目标,所以,没攀多久就想兴趣索然,几次都想中途止步了。后来,在“哥哥”的循循善诱和启发点拨下,想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美好和伟大,更感我到了攀登的过程原来也是一个欣赏和体验的美好过程。目标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人生仅仅就是为了抵达某种目标而苦苦拼搏,全然忘记身边应该享受到的诸如友谊、爱情、娱乐等美好的东西,那么,即使达到目标又有什么意义呢?高处不胜寒。只有心中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的奋斗目标,并不断地去努力,并在努力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忽视身边的一切美好,才能在轻松愉快中不断汲取身边的力量,早日抵达顶点,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正如文中“哥哥“所言:“这个世界很美好,的确值得人去奋斗。奋斗就是一段赶路的过程,可是老弟你想过吗?这也是一段美好的路途,路边有花有草,别丢下亲情、友情和对生活的爱,它们不是包袱而是翅膀。”
这话说得多富有哲理呀,也是生活的真谛。就像现在民间流行的信佛,有的人为了修成正果,将来能进入极乐世界,苦苦练功,禁忌越来越多,对自己也越来越苛刻,可心中不时还有很多欲望和念头,这是不明佛的真正涵义者,他们修行的只是形式而不是本质。而有的人也信佛,但是,他们“逢茶吃茶,逢饭吃饭”,平时注重内心的修养和锻炼,他们顺从自然,不禁不忌,心中有佛,达观陶然,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佛的真谛。佛讲“放下就是快乐”,而有的人偏执一隅,执著一端,尽管费了很多的功夫,却收效甚微,这叫“欲速则不达”。世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怪,你越是想急于得到什么,越是得不到;反之,你心中有着一个理想和目标,并不断地向这个方向迈进,同时又不急于去实现,而是夯实基础,抓住机遇,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等到条件成熟时,成功在你不经意的刹那就会到来,这叫水到渠成
纵观雁城五月的两篇散文,觉得立意高远,意蕴深厚,角度新颖,结构紧凑,尤其在语言的驾驭上比较成熟,一看就知是一位有着一定天赋和写作基础的作者。而且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中提炼出思想,感悟出意趣,铺展成格局。作者构思巧妙,联想丰富,善于运用形象来说明观点,在叙述、描写、议论、摹景、状物等方面见出功夫。
雁城五月是勤奋的,他正值年轻,精力充沛,目标远大,又舍得在创作上下功夫。我曾读到他许多优秀的作品,如诗歌《相思雨》中曾这样描写恋情:“记得那个六月的雨后/我们手牵手,泥泞的乡道上/笑声摇响一场雨落/而你的娇媚/在我心头堆成波澜/” 写得缠绵而多情;诗歌《做我的爱人》写得痴迷而强烈。散文《观音山禾雀花》写得美不胜收,令人神往;散文《卖豆少年》写得真实感人,让人难忘。雁城五月是个多面手,除了散文诗歌外,他还写小说,下面这篇《绝症》就是他深入生活,认真思考,以对生活独特的感受呈献给读者的“问题小说”。
希望他越写越好,离他美好的目标越来越近。